close

西螺除了西螺大橋和濁水米之外,醬油也是大家一提起西螺就會聯想到的吧!
這一天我們去參加西螺大橋通車60周年的活動:【在地雲林】西螺大橋通車60周年慶+東市場散策!
也順便進去逛了位在西螺延平老街、東市場旁的丸莊醬油觀光工廠;-)

 

這是觀光工廠的外觀, 很好找!就在延平老街上,隔壁就是現在漸漸變的有趣的東市場,
建築外牆有大大的字、一整排的招牌以及大型醬油瓶,不太可能會沒注意到的。
這是用原本已經停用的老廠房來做轉型的,來逛一圈可以稍微瞭解台灣傳統黑豆蔭油的釀造過程,
還有DIY蔭鼓教學,不過導覽和DIY都要事先預約喔。
我們是臨時起意進來的,所以就自己隨意逛逛囉!


大門一進去是這個樣子,這一間是在做販售的,也有許多遊客進來買醬油。

 


再往裡面走就是觀光工廠了。
小裘對這種大瓶子非常有興趣,從這一天過後,他只要看到類似的玻璃瓶都說是醬油!
就連去逛好市多看到一大堆紅酒瓶都喊著說:哇!好多醬油!:-)

 

 

 


進來第一個空間是放映室,會播放丸莊醬油的介紹影片。

 

 

 


旁邊陳列了許多丸莊醬油得到的獎座、獎牌等等,超多獎項的!
另外一面則是丸莊醬油的歷史沿革介紹。

 

 


繼續往裡面走!這建築還滿深的,很有趣。
這邊有一些醬油製作流程的圖解以及機器設備與器材的展示。

 


走到後面是一個有大天井的房子,滿妙的老房子!
感覺就是在一些電影裡面才會看到的<舊式的大戶人家>那種大宅院的感覺!
一樓中間天井的位置,目前是用來做DIY的場地,很寬敞。

 

 



一樓的部份繼續介紹許多醬油相關知識,這邊的空氣中就瀰漫了一股醬油味!很妙。
這是早期製作醬油的手工木桶,比阿毛還高呢!
旁邊還有展示黑豆製麴,這是傳統製作醬油的重要流程!


走到建築的最後面就是這個晒缸埕,早期的手工醬油製作流程是要先利用黑豆製麴,
然後封到缸裡蒸煮殺菌,像這樣入甕之後還要放上180天發酵呢!好漫長的時間啊~
不過像這樣遵循古法來製作,捨棄快速卻對人體不一定健康的化學製法,
這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對傳統品質的堅持呢!

這一整堆晒在陽光裡的甕給小裘極深的印象,而且當時要幫他們父子拍照時,他摸了一下甕還叫說:好燙!
後來某天看電視剛好看到介紹丸莊醬油,小裘還高興的說:這裡我有去過!這是醬油工廠!
這裡的醬油很燙耶~~~~:-P

 

 

 

 

之後我們來到二樓參觀,二樓就是早期丸莊醬油老闆一家人居住的地方,很有趣!
像這是廚房,有好大的鍋灶!以前大概是大家庭吧!
還有很小的浴室和廁所,早期的住宅好像都這樣小小的,
即使是大戶人家也不會留很大的空間來當廁所和廚房吼?跟現在的觀念差很多。
還有書房跟臥室等等,不過似乎沒有整理的適合參觀,就真的很像舊房子這樣。
不知道是不是還沒有開放參觀呢?我在網路上也沒看到什麼人做介紹。
不過我們去的那一天有很多遊客都爬上樓來參觀,我們也就跟著上來了,呵。

 

 

除了住宅空間之外,二樓還有一區是實驗室喔,很有趣。
有許多實驗器材,還有小小的發酵室、真空室等等。

 

 

 

 


這一個小空間是榻榻米室,日治時代大概許多台灣人也習慣睡榻榻米吧。
旁邊還有告示寫著目前這些空間正借給某某電視劇拍攝當中,所以遊客只能在房門邊參觀、不能進入喔。


這是從二樓陽台看下去天井的樣子。
屋頂上現在都加了防曬設備,還滿涼快的。

 

 

 

 

一出丸莊醬油博物館的大門,小裘就自己爬上這裡坐著,說要跟上面的醬油合照。
丸莊醬油博物館雖然不是特別大,但是來到西螺老街還是很建議可以進來走走,稍微增長知識也不錯唷。

 

 

【丸莊醬油博物館】
電話:(05) 5863666~8
地址: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25號
網站:丸莊醬油博物館

 

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咪 的頭像

    起毛裘

    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